- 索 引 號:QZ13101-0300-2025-00007
- 備注/文號:泉臺管辦發明電〔2025〕3號
- 發布機構:泉州臺商投資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
- 公文生成日期:2025-02-06
現將《關于實現 2025年一季度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的若干措施》印發給你們,請結合實際,認真組織實施。
泉州臺商投資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
2025年2月6日
(此件主動公開)
關于實現 2025年一季度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的若干措施
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,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,貫徹落實市委十三屆七次、八次全會和市委、區黨工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,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,全力推動一季度實現良好開局,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打下堅實基礎,結合我區實際,制定本措施。
一、深挖潛力提振消費
1.實施促進“兩節”消費專項行動。聚焦節日消費熱點,一季度舉辦美食嘉年華、年貨節、年夜飯等新春促消費活動10場以上,安排30萬元發放區級消費券,涵蓋汽車、餐飲、住宿、商超等多消費領域,推動商貿企業培優扶強,夯實消費市場增長基礎。提升我區“鄭和家宴”美譽度,引導授牌餐廳推出品嘗套餐,組織我區餐飲企業積極參加全省餐飲消費券發放活動,鼓勵餐飲企業春節期間不打烊。〔責任單位:區科技經濟發展局(商務科、發改科)、財政金融與國資局,各鄉鎮人民政府,以下均需各鄉鎮人民政府落實,不再列出〕
2.持續拓展提升文旅消費。以湖東廣場、中心商圈2大商圈和洛陽橋、海絲亞藝公園、八仙過海旅游度假區等景區景點為陣地,策劃舉辦“夢幻濱海 活力綻放 ”蛇序呈祥元宵燈會、海絲趣玩市集、夢幻迎新季等20多場文旅活動,進一步帶熱春節文旅市場。啟動2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、3個游客服務中心建設,開展公共文化場館延時服務。(責任單位:區教育文體旅游局等)
3.提速消費品以舊換新。積極對接落實國家消費品以舊換新最新政策,推動我區更多符合條件企業參與“以舊換新”活動。加大宣傳推廣力度,鼓勵群眾充分享受政策紅利。加快審批工作,推動資金加速直達企業和消費者。〔責任單位:區科技經濟發展局(發改科、商務科)、自然資源與規劃建設交通局、農林水與生態環境局等〕
二、快速啟動“項目提效年”活動
4.積極擴大有效投資。組織開展一季度集中開工活動,開工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科創中心一期、光伏儲能產業園等10個以上項目。推動2024福建省海洋經濟產業合作創新發展大會簽約項目加快落地,力爭一季度開工,完成總投資5000萬元。推動投資規模2.5億元的兩岸融合水產批發產業示范區項目落地。聚焦“兩重”建設等資金投向,滾動謀劃儲備一批重大項目,力爭一季度儲備項目總投資超30億元。按照國家關于地方政府專項債券“負面清單”管理、省級“自審自發”等政策要求,積極策劃儲備一批符合條件的項目,主動向上對接,爭取我區急需資金保障的重大項目獲更多支持。提前摸排符合置換條件的存量隱性債務項目,爭取更多的一季度提前批新增債券和置換債券額度。〔責任單位:區科技經濟發展局(發改科、工信科、重點辦)、財政金融與國資局、農林水與生態環境局等〕
5.搶抓招商開局提檔增速。把握利用好春節契機,策劃舉辦2025年新春座談會暨招商大會,加大與鄉賢的溝通聯絡,讓更多優質項目、高端人才、寶貴資源匯集臺商區,新聘任一批招商大使,簽約一批優質項目。制定《泉州臺商投資區“抓開放招商促項目落地”2025年專項行動方案》《2025年度泉州臺商投資區招商工作考評細則》,按照市招商辦下達的招商任務要求,確保一季度全區完成招商項目簽約總投資額175億以上。(責任單位:區招商文旅集團等)
6.大力實施設備更新。聚焦工業、環境基礎設施、教育、文旅、醫療、交通運輸、物流、用能設備、能源電力、住宅老舊電梯、回收循環利用等設備更新重點投向,一季度完成儲備項目10個以上。〔責任單位:區科技經濟發展局(發改科、工信科、商務科、重點辦)等〕
7.多措并舉釋放住房需求潛力。用好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15條措施,繼續落實我區新落戶人員購房補貼政策,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推動居民住房“以小換大”“以遠換近”“以舊換新”。用好國家政策支持,推進老舊小區改造,改善居民居住條件,增加房地產土地供應。跟蹤督促隆盛裕景軒等已開工未售房地產項目加快建設進度,抓緊上市銷售;做好臺2022-9號地塊等已出讓未開工項目的前期服務工作,推動盡快開工建設。逐步推出改善型、低密度、好配套的高品質商品住宅,推動國企帶頭建設一批改善型“好房子”,進一步推動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盡早投放。持續推動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落地見效,落實“白名單”擴圍增質要求,滿足房企合理融資需求,對已建成未售商品住房庫存,對接本地應建未建安置房等需求,引導在區全國性商業銀行支持本地國有房企收購存量商品住房,支持項目建設和交付,提振市場信心。(責任單位:區自然資源與規劃建設交通局、財政金融與國資局等)
三、全力穩定工業增長
8.鼓勵企業增產增效。鼓勵春節期間企業保持連續生產,有效提高用電負荷,對1-2月工業用電同比增量1.5萬千瓦時及以上的規上工業企業,按增量用電量每千瓦時獎勵0.2元;對一季度工業用電同比增長5%及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,按增量用電量每千瓦時獎勵0.2元(扣除1-2月已獲用電獎勵部分),每家企業獎補金額最高不超過50萬。已獲得省、市用電獎勵政策的,可疊加享受此條政策。〔責任單位:區科技經濟發展局(工信科)、財政金融與國資局,惠安供電公司等〕
9.實行階段性用氣價格優惠。落實市級用氣優惠政策,自2024年12月26日至2025年3月25日期間,對單個結算月(上月26日至當月25日抄表日)日均用氣量達到1000方及以上的工業企業天然氣用戶,其符合條件的當月終端氣價在現行價格基礎上給予優惠0.10元/方;若優惠對象為2023年12月26日之前已通氣的用戶,則其符合條件的當月超過上一年同期用氣量的部分,額外再給予優惠0.10元/方。 (責任單位:惠安燃氣公司等)
10.支持企業入規升級。對于一季度新納統的工業、批發零售業、住宿餐飲業、服務業,在現有政策的基礎上每家疊加獎勵5萬元一次性獎勵。〔責任單位:區科技經濟發展局(工信科)、財政金融與國資局等〕
11.加強掛鉤走訪服務。指導企業提前做好春節前后生產安排,加強企業節后復工情況跟蹤、服務工作,鼓勵春節期間連續生產,遲放假、早開工,促進產能充分發揮。開展“百名干部進百企 一企一策促發展”專項行動,“兩節”期間全覆蓋調研走訪32家省、市、區龍頭企業,宣傳解讀各級惠企政策,協調解決企業生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,引導鼓勵企業穩住工人、穩定生產。〔責任單位:區科技經濟發展局(工信科)〕
12.擴大工業項目投資。以新開工和新投產項目為重點,跟蹤推進重點工業項目建設,做好要素保障工作。用好省、市“技改貸”政策,對符合條件的省重點技改項目,市級財政在省級貼息2%的基礎上再給予1%的貼息支持,對列入技術創新基金“白名單”的企業,給予2%的固定優惠利率支持。力爭一季度實施重點工業投資項目30個以上、總投資超90億元,力爭12個項目列入市級以上重點技改項目。〔責任單位:區科技經濟發展局(工信科)〕
13.加快園區招商投產。搶抓春節、元宵等招商“黃金期”,策劃開展一系列鄉賢企業家走訪座談和招商對接活動,引導更多產業項目入駐標準化園區,一季度組織開展4場以上園區項目招商對接活動。加快推動園區入駐企業投產,一季度新增投產企業超10家。〔責任單位:區科技經濟發展局(工信科),區招商文旅集團〕
14.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。加快推進中小企業試點城市工作,一季度推動5家以上企業申報試點企業。支持企業上云上平臺,對民營企業購買使用云產品、云服務提供折扣優惠和資金補貼,區級按市級補助金額的50%給予補助。〔責任單位:區科技經濟發展局(工信科)〕
四、扎實抓好冬春農業生產
15.加強冬春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。加強冬春農產品生產供給,確保完成0.67萬畝秋冬種糧食種植任務,完成春收糧食產量0.2萬噸。加強畜禽、蔬菜、食用菌等生產供給,抓好0.26萬畝在田蔬菜管理,新種春季蔬菜0.13萬畝。指導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盛鴿業推廣應用新技術,擴大生產規模,力爭肉鴿存欄量在12萬羽以上。(責任單位:區農林水與生態環境局等)
16.緊抓春耕春播。實施新一輪糧食產能提升行動,宣傳落實糧食生產扶持政策措施,抓好一季度糧食增產工作,將全年糧食生產約束性任務目標逐級分解落細到鄉到村。(責任單位:區農林水與生態環境局等)
17.加快漁業轉型升級。盤活養殖空間,推動水產種業振興,發展新型高效養殖模式,加大養殖“五新”技術推廣力度,發展石斑魚、對蝦、鱸魚、黃翅魚等高附加值養殖及水產種業。(責任單位:區農林水與生態環境局等)
18.推動林業經濟發展。鼓勵支持蝴蝶蘭、紅掌等花卉企業引進和自主繁育新品種,建立“電商企業+直播基地+直播平臺”的模式,做強做大電子商務第三產業,推動花卉等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。(責任單位:區農林水與生態環境局等)
五、全力穩住外貿外資
19.多元化拓展國際市場。一季度制定2025年開拓市場扶持措施,深入開展“搶訂單、拓市場”專項行動,引導企業多元化拓展國際市場,力爭一季度組織超10家次企業赴境外參加8場優質展會,利用展會平臺抓商機、搶訂單。〔責任單位:科技經濟發展局(商務科)等〕
20.全力推動利用外資穩步回升。充分利用春節等節假日海外僑商集中返鄉探親契機,宣傳外資到資獎勵政策,鼓勵外資企業加快到資,推動重點外資項目按照合同約定有序到資,力爭一季度實際使用外資增長15%。〔責任單位:科技經濟發展局(商務科)等〕
六、強化服務保障
21.持續優化提升營商環境。持續深化“益企幫幫”+“涉企審批會診”機制,讓企業審批訴求“一鍵直達、閉環監督、高效處置”,打造有求必應、無事不擾營商環境;做好與上級銜接,擴充“高效辦成一件事”重點事項;深化“無證明城市”“數據最多采一次”建設成效,健全證明材料“閉環獲取”機制。一季度推出“稅保通”特色服務,實現社醫保退費等跨部門一窗(網)通辦。(責任單位:區行政審批服務局,稅務局等)
22.強化要素保障。加強項目策劃,積極向上申報對接,爭取更多重點項目納入省級、市級重大項目清單,保障項目用地指標。加大批而未供與閑置土地處置力度,加快形成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,一季度力爭完成批而未供用地處置150畝、閑置土地處置150畝。在2025年上半年尚未產生計劃指標前,爭取向市級預支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300畝,保障項目用地報批需求,加快重點項目用地報批進度,一季度力爭完成金嶼大橋、百崎通道、玉坂農貿市場等項目的組件報批工作。用好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理試點政策,積極盤活利用圍填海存量,爭取廢轉青山、崇武、埕邊鹽場9100公畝。支持已批閑置的用海項目,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和有關政策等條件下,變更項目用途。加強用林政策研究,提前介入了解項目用林需求,全力做好業務指導和報批服務。〔責任單位:區自然資源與規劃建設交通局、農林水與生態環境局、科技經濟發展局(發改科)等〕
23.強化企業穩崗用工。經工信部門確認,對春節期間積極采取措施穩定職工隊伍(減員率不高于2023年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)、2025年春節當月保持連續生產(2025年1月份用電量不低于2024年12月份的70%)的重點企業(規上工業企業),以2025年1月份該企業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為基數,按1000元/人的標準進行獎補,每家企業獎補金額最高不超過20萬元,所需資金從就業補助資金中列支。持續落實失業保險援企穩崗政策,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至1%,實施期限至2025年12月31日。〔責任單位:區民生保障局、科技經濟發展局(工信科)、財政金融與國資局等〕
24.助力企業招工引才。持續認定一批“泉州市引工大使”,對我區民營企業在職老員工引進首次來泉就業的本企業新員工,當年度累計達到10人以上的,符合條件的按照1000元/人的標準給予老員工一次性引工補助,當年度獎勵金額每人最高不超過5萬元,所需資金從就業補助資金列支。組織開展“訪企問需”活動,建立轄區內重點企業需求清單和聯系對接機制,摸清用工需求,精準提供就業服務,及時幫助企業解決用工問題。(責任單位:區民生保障局,區總工會等)
25.加大小微企業融資支持。完善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,深化推進“千企萬戶大走訪”活動,力爭實現正常經營小微企業走訪全覆蓋、有效需求對接100%。組織開展泉“園”金融服務專項行動,打造政銀園企融資對接平臺。加大推動首貸、信用貸、無還本續貸,實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增速,力爭一季度新增小微貸款超3億元以上。〔責任單位:區科技經濟發展局(發改科)、財政金融與國資局,惠安金融監管支局等〕
26.提升基金發展質效。推動國企基金充分發揮國有資本作為“耐心資本”主力軍的重要作用,積極對接行業科技領軍企業、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,促進“投早、投小、投新、投長期、投硬科技”。積極對接基金管理人,策劃開展“基金辦會”活動,營造股權投資氛圍。(責任單位:區財政金融與國資局、泉州玉沙灣集團等)
七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
27.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和能源保供。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。強化元旦、春節、元宵以及異常天氣、突發事件等重點時段的價格監測預警,重點關注生豬、蔬菜等價格走勢變化,做好“兩節”期間糧油肉蛋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工作,啟動我區4家平價商店平價銷售模式。科學安排電網運行方式,保障電網安全可靠運行,開展常態化巡視運維檢修工作,加強重要輸電通道保護,做好春節、元宵等重要節日和重要活動保電工作。〔責任單位:區科技經濟發展局(發改科),惠安供電公司〕
28.全力保障安全穩定。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整治百日攻堅專項行動,緊盯元旦、春節、元宵等重要時點,突出礦山、危化品、工貿、道路運輸、消防、水上運輸和漁業船舶、鐵路沿線、建筑施工、燃氣、電動自行車等重點行業領域,持續壓實安全責任,強化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風險防范化解。加大森林火災重大隱患排查整治力度,依法查處違規用火行為。強化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風險防范和應急準備,及時幫扶救助受災群眾。嚴格落實值班值守制度,強化應急準備,確保社會大局安定穩定。(責任單位:區綜合執法與應急管理局,區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等)
29.抓好民生兜底保障。扎實開展治理欠薪冬季行動,強化工程建設領域源頭治理,進一步落實“兩有兩發”工資支付閉環管理機制,健全根治欠薪工作責任落實機制。全面落實各項社會救助政策,組織開展元旦、春節期間走訪慰問困難群眾活動,加強對殘疾人、分散供養特困人員、特殊困難老年人、社會散居孤兒、事實無人撫養兒童、農村留守兒童等群體的探訪關愛。實施“寒冬送溫暖”專項救助行動,及時救助陷入困境、居無定所、流浪街頭等生活無著人員,保障各類困難群眾溫暖過年、安全過冬。(責任單位:區民生保障局、財政金融與國資局等)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